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推送至APP |
级别: 总版主
UID: 2
精华: 1
发帖: 12967
威望: 12978 点
铜币: 1126817 枚
贡献值: 0 点
注册时间: 2022-03-21
最后登录: 2024-02-18
0楼  发表于: 2022-06-12 19:09

《影视鉴赏》学习资料

  影视是现代科技和艺术相结合的产物。是集文学、绘画、音乐、戏剧、舞蹈、建筑等多种艺术有机组合的综合艺术。
  一是帮助实现影视艺术创作生产的最终意义。鉴赏有时以评论、评价或评定的形式出现,鉴赏评论与流通、消费相伴,与受众、市场同行。
  二是有利提高影视创作制作生产的质量和水准。举办电影电视节形成一种检阅、评判、反馈、激励机制。
  三是有利于提高个人的文化艺术素养。表现在,1、生活娱乐意义;2、文化认知意义;3、艺术审美意义;4、思想教育意义;5、专业评论意义。
  是电影展示的场所,是电影的多元文化节,是多元的博览会。在上百个的电影节中,较有权威的有威尼斯电影节、戛纳电影节、西柏林电影节、东京电影节等。
  它们有几个共同性:1.对非主流的具有一定艺术个性的影片的偏爱;2.对非欧美主流的多元文化特别是边缘文化的重视;3.对传统人文主义价值观念的支持。
  由国际电影节联盟承认的达到国际A级标准有11大电影节。其中欧洲六个,法国戛纳电影节、德国柏林电影节、意大利威尼斯电影节,享有三大国际电影节之誉。此外还有西班牙圣塞巴斯蒂安、捷克卡罗维法利和俄罗斯莫斯科国际电影节;非洲一个,埃及开罗国际电影节;美洲两个,加拿大蒙特利尔和阿根廷马塔布拉塔国际电影节;亚洲两个,日本东京和中国上海国际电影节等。电影奖以美国的“奥斯卡金像奖”最具国际影响。
  电影节的价值体现在,1、艺术评价作用,一年一度的参赛评奖是对送展影片的一种专业化、权威性的评价;2、人才促进作用,通过评判及授奖,鼓励和帮助优秀人才尤其是电影新人的进步成长;3、市场推动作用,通过评奖、评论,让提名或获奖作品成为引领审美潮流、市场需求的代表;4、文化交流作用,艺术盛会同时也是一次社会经济文化的盛会。
  奥斯卡奖始于1927年。由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院颁发。每年一次在洛杉矶举行。由名演员作司仪,由前奥斯卡奖获得者授奖。
  金球奖始于1943年,由好莱坞外国记者协会主办,每年一届,年初举行颁奖典礼。共设有24个奖项,被看作是奥斯卡奖的风向标。
  参选作品为上一年6月到本年5月之间在无线和有线电视上播出、观众收视率至少51%的节目。每年9月份颁奖。
  中国大学生电影节,是个综合性质的集合概念。具体是以中国官办高校为核心,相关机构联合举办的电影文化评奖活动。每年一届颁奖典礼。起于1993年的中国北京大学生电影节创办时间最长。此外还有中国杭州、中国天津、中国上海、中国南京、中国成都大学生电影节。
  大学生电影节的特点鲜明,1、大学生作为大学生电影节的主体,欣赏层次高,参与人数广,社会关注强烈,电影人对此十分重视,不敢怠慢;2、影评授奖影响大。历届有多部获奖影片后来在国内政府奖、金鸡奖、百花奖和东京、柏林、西班牙等国际电影节获得各种奖项;3、是大学校园影响力最大、参与人数最广的鼎盛活动之一,其中组织对大学生的DV录像作品进行评奖,成为电影大众化的新潮流标志。
  电影节除了评奖之外,还会举办以交流为目的的其他相关活动,持续时间一般较长。电影大奖如奥斯卡金像奖、欧洲电影奖等主要主要通过影展的形式举行。以评选一定国家或地区的电影,鼓励本国电影发展为目的。奥斯卡奖从第20届起,才在特别奖中设最佳外语片奖。
  2、声音可以强化叙事的蒙太奇的意图。音乐以超越真实的节奏感和旋律感,在气氛上为影片勾勒出一个特殊的审美时空。
  4、声音可以深化主题、塑造形象。优秀作品的音乐设计首先在整体上要符合主题诉求的风格气质。其次在具体的细节上加以落实。
  剧本剧本,是一剧之本。首先是它被称为“前电影”、“文字的电影”。事先写出好的影视文学剧本以供拍摄,成为导演以及影视各部门开展工作的前提。
  其次,剧本为导演的创作提供了最重要的创意、人物、情节等电影元素甚至蓝本。如创意,是编剧的起始环节。创意的初步是题材,深入是主题意念主题思想;如人物,建立人物及其关系,是电影的灵魂;再如情节,情节是影视剧作展现内容的基本方式。是有因果关系的故事方面,是故事冲突的前提。
  正如法国电影编剧查尔斯?斯巴达所说:认为一部影片的成功,40%靠编剧,30%靠表演,25%靠导演。换句话说,这三种人谁也不可能超过50%。
  可读性——可理解性。与小说、散文、戏剧文学一样具有文学性和可读性。优秀作品留下经典台词、情节
  形象性——可拍摄性。一切文字表述就是以具体形象的画面塑造来展示包括精神、心理、氛围、态势等内容。切忌空泛或抽象或想象不定的描述。
  行动性——重画面性。贵在用画面说话,注重以人与物的行动、镜头的运动来塑造人物、推动剧情和表达内涵,无需台词连篇
  结构性——蒙太奇性。采取蒙太奇式的思维形式写作,注重最佳结构的营造设计,尽可能按照拍摄要求、组接要求而刻画人物、展开情节、描写环境和表达主题。
  1、选好创意——什么主题思想?创意的初步是题材,深入是主题意念主题思想,要求有整体感、独特性、深刻性。
  5、安排结构——怎样讲好故事?如何讲故事是编导最重要的事。结构有多样性,结构需要蒙太奇表现。
  6、设置场景——怎样营造时空?编剧要按人物、情节的要求,巧妙设计场景。让场景的架构空间有利于拍摄,有利于剧情、人物大展身手。
  7、巧写细节——怎样生动难忘?细节是构成形象的细部特征。人物是否活起来,电影是否有生气,都看细节。
  1.从编剧的七大要领着手,首先看编剧给与作品的主题思想是否有创意独到性和寓意的深刻性。对改编、借意剧本要求应更高。
  蒙太奇是法语Montage一词的音译。原意是构成、装配,用于电影后,意为剪接、组合。并上升为电影的灵魂--蒙太奇思维。
  本质作用,将生活的时空巧妙变化为艺术的时空,让电影的叙事征服观众的视听及心灵。即将生活时空(物理时空、真实时空),化为艺术时空(心理时空、审美时空)
  1.可以使电影的叙述在时空运用上有极大的自由,千山万水上下千年可以自由转换.形成所谓的“电影的时间"。
  叙事蒙太奇包括连续式、颠倒式、平行式、交叉式;节奏蒙太奇包括复现式、积累式;思维蒙太奇包括对比式、隐喻式、象征式、心理式。
  有人说,作品是孩子,导演是母亲,是助产师。导演将编剧“文字的电影”再度创作成为真实的电影,将各种艺术元素、各类艺术家的劳动按蒙太奇思维和手法融为电影艺术,他无疑是电影创作的中心和灵魂。
  导演的成功,能带动表演、画面、声音等出色表现,有多项单项奖获得的可能。著名导演的风格魅力影响着影视作品的风格魅力。导演奖往往与电影奖又是一致的。这意味着优秀电影是与优秀导演的付出有同等的意义;所以,导演是一剧之魂。
  电影导演是一剧之魂,是“在银幕上写作”的作者。一部理想的电影察觉不到导演的存在。但是导演是电影创作真正的中心。影视导演鉴赏的价值由导演在影视创造中的特殊地位决定。
  1.电影艺术的综合性。各类艺术如美术、音乐、舞蹈、戏剧、文学、建筑等等进入电影,一切都要影视化,符合影视的要求。最终化成一个怎样的新东西,必须统一。
  2.电影的蒙太奇特性。蒙太奇是导演的语法。而每部电影都应该有自己的蒙太奇形式导演必须通过蒙太奇构思,把电影创作的各个方面组织成一个统一的整体。电影拍摄的片段性和散乱性,也必须要有统一的蒙太奇构思。
  筹备期。1.选定文学剧本,2.组成创作班子,3.写出分镜头剧本,4.拟定摄制计划和导演阐述;
  2.确定人物形象的配置和基调,安排具体的行为动作来表现性格,确定的人物基调为:独特的命运、独特的精神天地、内心矛盾的复杂性。
  5.样式的确立和风格的追求。是什么剧?悲剧、喜剧、正剧……诗电影、散文电影、戏剧电影……希区柯克说:在踏入电影棚之前,影片就已经完成了。这就是导演的构思
  影视表演不同于舞台表演。1、它是不“连续”的表演,拍摄可以间断和变换镜头,但情景中表情必须保持连贯;2、是不“夸张”的表演,在镜头面前展现生活的一面任由观众细微观察;3、是无观众的表演,表演要面对镜头的记录甚至直接与镜头交流;4、是全方位的表演,要从生活线、是真实的表演,在镜头需要时比舞台上表演及效果更为逼真入微。
  一.“三位一体”是演员表演的基本要求之一,是指演员、表演工具、角色三者之间要实现有机联系和统一。其中表演工具指内在肌体、语言、情感等,外在的道具等。
  二.双重生活的统一创作者的生活与形象生活的统一。双重生活即要掌握双重人格;又称“第一自我”与“第二自我”的统一,的支配力越强,艺术家就越伟大。
  体验派,主张演员每一次排演和每一场演出中,都应尽力地体验角色的情感,都应动情投入,并将这种情感通过外部形式传达给观众,从而感染观众。
  表现派,主张在排演时体验经历一二次角色的内心情感,从而寻找到足以表现人物内心的外部形式,以后每次演出只要冷静而理智地再现这种形式去打动观众。
  程式型,也称匠艺型。这类演员根本不去体验角色的感情,仅仅用一套规定死的刻板模式去扮演角色。当然也产生不了艺术魅力。
  1895年3月22日,路易斯.卢米埃发明了电影摄影机和放映机,同年12月28日卢米埃兄弟在巴黎普辛路十四号咖啡馆的地下室放映了工厂下班、火车进站等電影。被喻为世界电影的第一次放映。
  影视戏剧主义:叙事趋向通常以一个贯穿始终的主冲突为基础,以冲突的建立为开端,随着冲突动作的逐步升级,趋向影片的,后一方胜利,一方失败,以合乎人性的场面作结尾.这是最受观众欢迎的叙事方式.其特征为:故事的完整性结构的递进性情节的噱头性效果的真实性.
  写实主义:叙事趋向反对人为雕琢痕迹,尽量向现实生活靠近.当实主义主要作为一种呈现手段而非作品总特征.
  叙事趋向反对叙事、情节、性格等,强调"纯形式",特征为:通过多种视听元素进行风格化的呈现,喜欢用象征、隐喻提供给观众潜台词,表演比较夸张.以时空错乱的形式结构表现非理性的意识活动。
  当代电影多元发展,技术更新不断,流派众多,但审美追求和表现手法,分为三大流派。即戏剧主义电影、形式主义电影和纪实主义电影。
  三者之中,首推戏剧主义电影,仍然是在电影创作中运用最普遍和最受观众欢迎的手法,如美国好莱坞电影;形式主义电影因其
  立意的哲理性、叙事的主观性、结构的混乱性和观赏的模糊性特征,往往为导演们慎用,却为先锋艺术家所钟情,
  如意大利瑞典现代主义、法国新浪潮、新德国电影学派电影;而当代纪实主义主要作为一种呈现手段而非作品总特征出现。
  流派鉴赏是艺术鉴赏常用的一种方法,即从艺术的主义、风格、审美倾向入手,可以从宏观上和基础上把握作品,评价作品;因此流派鉴赏也是影视鉴赏首选的方法,比类型鉴赏等更重要。
  流派鉴赏是我们了解把握电影史上同一时期同一流派作品的关键。当今风格多元化时代,有些作者特意张扬自我风格,创造或者充实一种流派或主义,也带动了其他艺术元素的变化,扑朔迷离但有根可寻,所以流派鉴赏是我们把握其要害的首选。
  日,广西电影制片厂率先成立了张军钊、张艺谋等组成的青年摄制组,第五代导演出现。接着潇湘厂、西安厂也成立了青年摄制组。张军钊的《一个和八个》成为第五代导演创作的宣言书。
  张艺谋的《红高梁》、《菊豆》、《大红灯笼高高挂》、《秋菊打官司》、《摇啊摇,摇到外婆桥》、《一个也不能少》、《有话好好说》、《我的父亲母亲》、《幸福时光》、《英雄》。
  故事片类,有喜剧片、惊险片、战争片、生活片、武侠片、少儿片、警匪片、灾难片、科幻片、歌舞片等;
  影视的文化鉴赏属于高级鉴赏。高级鉴赏是高层次的审美。在审美上超出了技术和艺术层面,是对影视作品文化意蕴的考察。要领会其文化意义及社会意义,或者是作者本意,或者是弦外之音。通过分析揭示作品的文化内涵,寻求其寓意之美——善美,大美。
  一.综合性。 综合鉴赏是在门类鉴赏的基础和前提上的高层次和高质量的鉴赏。综合性往往集中或包含了如流派、类型、编剧、语言、导演、表演等各门类鉴赏的内容或精神。评委给作品进行综合评价,看其能否获得最佳(或优秀)影片奖。但综合鉴赏离不开多个单项奖的支撑。
  二.文化性。门类鉴赏多着眼于技术和艺术层面,而综合鉴赏更着眼于艺术和文化层面。要分析揭示作品的文化内涵、思想主旨和美学追求。门类鉴赏是单项的,综合鉴赏是多项的有机融合,而起融合作用的是文化视野和文化了解的统一。
  三.深刻性。门类鉴赏讲求评价的深刻性,即抓住一点深入剖析提出深刻见解;而综合鉴赏讲求评价的深刻性,即在全面分析认识作品的前提下,揭示作品的文化内涵、思想主旨和美学追求。更能突出重点,抓住作品的命脉和要害,指出其精彩和不足。
  编剧是谁? 是否著名编剧?剧本好吗?导演是谁? 是否著名导演?导得好吗?演员是谁?是否著名演员?表演好吗?摄像的谁? 是否著名摄像?拍摄好吗?舞美是谁? 是否著名舞美?舞美好吗?音乐是谁? 创作与制作好吗?投资方是谁?投资多少?
  剧本内容是否绝妙,有新意?是否为最佳影片奠定了根本?导演手法是否高超,有创意?是否成为最佳影片的灵魂?主角表演是否上乘、有意韵?是否成为最佳影片的亮点?画面音效是否动人、有奇效?是否成为影片的最佳手段?
  1.电影的国际化是经济交往全球化背景下的产物。西方发达国家由于经济上的优势,正以文化上的渗透对全球施加影响。中国电影就是在这种不平衡的关系下走向世界,表现了一定的依附性和趋从性。争取海外投资、海外市场和参加国际电影节以求认可等,即是证明。
  2.民俗化是指电影国际化中交往、融合中,坚持本国或本民族文化精神、表现特色文化现象的做法。中国电影得到西方人的注意,重要原因之一是让他们看到了一种共同的具有异国情调的民俗奇观。如陈凯歌的《霸王别姬》1993年获46届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张艺谋的《红高粱》1988年获38届西柏林电影节金熊奖。
  4、运用影视的基本理论。如影视审美的理论、蒙太奇的理论、流派的理论、编剧的理论、表演的理论、声画的理论和导演的理论等。
  5、把握影评的文体格式。影评的形式为内容服务,最终支持主观点。有短论、感观、批评、对话体、书信体、随笔散文体、观赏札记体、观众絮语体、综合分析等。
  4、影像读解法。从影像入手,注重研究镜头、画面、声音、色彩、构图等诸要素的表意功能,从看似平常的镜头、画面中发掘其中的深刻蕴涵。这种影评,是一种更高层次的审美创造。
  影视鉴赏的门类鉴赏,是指从某一个方面来观察、分析和评价影视作品,并得出对影视作品某一方面的评价结论。门类鉴赏有编剧鉴赏、导演鉴赏、表演鉴赏、语言鉴赏、类型鉴赏等。与电影奖对应的有若干单项奖,编剧奖、导演奖、表演奖、摄影奖、音乐奖等。
  综合鉴赏,是指从几个方面来观察、分析和评价影视作品,并得出对影视作品综合的评价结论。与电影奖对应的是作品的最高奖项,即最佳影片奖。
  两者的区别,门类鉴赏是对作品的单项评价,而综合鉴赏是对作品的全面评价。但门类鉴赏有助于综合鉴赏的形成,综合鉴赏离不开门类鉴赏的支撑。特别是编剧是一剧之本,导演是一剧之魂,所以,编剧奖、导演奖往往的最佳影片奖获得的最大砝码。
  1、电影是技术的,也是艺术的,更是文化的。鉴赏影片要从这三个层面考察,技术看形象,艺术看气质,文化是看寓意。所以文化是考察的最高层面。
  、任何一部优秀影片,一定体现了独特的、深刻的某种社会文化蕴涵。最佳影片往往是在导演选材及剧本创意上有新意、奇意、创意。固本强基,先胜一筹。文化意蕴为影片的成功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 1024社區区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电影2090 » 互动杂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