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推送至APP |
级别: 总版主
UID: 2
精华: 1
发帖: 12967
威望: 12978 点
铜币: 1126817 枚
贡献值: 0 点
注册时间: 2022-03-21
最后登录: 2024-02-18
0楼  发表于: 2022-05-28 22:00

电影《天气之子》影评观后感800字精选5篇

  观后感,就是看了⼀部影⽚或连续剧后,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写成的⽂章。以下是⼩编整理了 关于电影《天⽓之⼦》影评观后感800字精选5篇,希望你喜欢。
  不知道阳菜在天上的时候,见没见到⾃⼰死去的母亲,还有⽴花泷的母亲,已经她从地上带来的那 么多⽣者焚⾹思念的已故者。
  2. 说起来,仅凭祈祷就能改变天⽓的⼼意,哪⾥有这么好的事?起码地上的⼈类是理应做不到的,所 以阳菜果然还是属于天与云的世界,⽽不是属于地与尘的世界。她在地上的时候,天颜震怒,降下灾难:豪 ⾬、洪⽔,闪电,仿佛是在警告和逼迫哪个私下界者返回云上国度似的;她在天国见到那么多亡魂,欲返地上 ⽽不得,是否明⽩过死者从未循烟返回⼤地的道理?
  也许她回头看⼀眼她离开后的东京,久违的阳光和原汁原味的夏天重回⼤地,或许就能够明⽩了: 不是不能,⽽是不忍。不属于尘界的亡灵和精灵⼀旦私逃⼊⼈间,必定引来天谴之患。谁能忍⼼⾃⼰留在⼈ 间的⼼爱之⼈遭此⼤劫?谁能背负引来祸⽔倾覆全城的压⼒和罪名?也难怪天上那么多徘徊恋栈⽽⼜叹息不忍 下界的亡灵了。
  但是恩典和恩典的失去都是很霸道的。本来⽣命从何⽽来,是每⼀个严肃作品都必须要回答的潜在 设问,⼤多数民间都信仰命乃上天所予,最后也由上天所收,本作亦复如是观。所以阳菜的⽣命,帆⾼的⽣ 命,电影中出现的每⼀个⼈的⽣命,本来都是天所降授的,连歌词⾥“我⼀⽆所有地降⽣在这世上”中的“降 ⽣”本⾝就暗⽰了⽣命来源的⽅向。正如出⽣对⼀个被出⽣者⽽⾔是不可拒绝的,⽣命的恩典也是不能拒绝 的;死亡也是⽆法拒绝的,恩典的失去因此也是⽆法拒绝的。在最初恩典的得到和最后恩典的失去的头尾两端 中,唯有救赎夹在⽣命的中间,成为⼈类永恒的母题。西⽅⽂化认为救赎是神与⼈之间的关系,⽇本⽂化认 为救赎是⼈与⼈之间的关系。剧中帆⾼和阳菜互为救赎关系,亦是整个世界系少年漫中亘古不变的设定,然 ⽽唯⼀的变化是,这次主⾓并没有选择救赎这个世界,“天⽓什么的,就让它疯狂下去好了”,整个东京被淹 了也没有关系,因为少年们再也不担⼼晴天和夏天永不再来,他们已经选择了活在天罚之下。
  然⽽问题并没有这么简单地解决,少年固然可以⾃⼰选择他们的⽣活⽅式,那么东京市的⼈们呢? 他们⽆形中也被牵连了少年们的选择当中。阳菜在落下的时候也表达了这样的担⼼“可是,若我回去的话,⾬ ⼜会继续下。”
  东京上空⾬云中闪现的龙神的压迫是如此强硬,要么献城,要么献⼈。究竟是保住⽇本⽂明的精粹 东京重要,还是保住⽇本的良⼼,不让⼀个⽆辜的少⼥殉城⽽死重要?阳菜在前往天国的那⼀晚看着熟睡中 的⼼爱少年,也许早就想到了这个问题的答案:花⽕⼤会的直播电视台早就知悉了晴天少⼥的存在,⽇本的 僧侣和民俗学家想必都很容易猜到交出晴天巫⼥就可换回东京天晴,只要有新闻社的⼈或者政府⼈⼠找民俗 专家咨询⼀下,全东京的⼈都会马上知道晴⼥是⽌灾平⾬的关键⼈牲。届时的场⾯只会更难看,没有最难 看。
  所以她选择了主动牺牲,好过秘密曝光后拖累亲⼈和恋⼈。可是现在⼜被寻到天上来的恋⼈再带回 ⼈间,震怒的豪⾬果然如约再临东京,可怎么办呢?
  东京市民沉默地接受了灾难下的⽣活,尽管路上充满积⽔,地铁不再通⾏,三楼以下店铺和住宅统 统废弃,泡在⽔⾥的发电站不知道要改建到何时,但即便如此,⼈们仿佛从来如此般地顺平地接受了已成⽔ 中群岛的东京都,却从来没⼈想到过,乃⾄提出过⼀句:交出晴⼥就好了嘛。
  是的,⾬还在继续下。东京即将沉没,不再是受到恩典的城市。少年们却是彼此相拥在⼀起地随东 京⼀起沉没,⾃始⾄终没有过任何出卖。
  我喜欢这部电影,喜欢动画电影中⼲⼲净净的少年,喜欢⼲⼲净净的良⼼,唯有“你⽐世界重要”的 良⼼是救赎。
  赶着第⼀天上映去看了电影,和电影⾮常契合的⾬天,今年⽇本的⾬季特别的长⼜是⼏年以来7⽉ 温度最低的夏季。可能正是⾮常写实,在看到熟悉的事物不由得跟⼩伙伴相视⼀笑,池袋北⼝的塔,歌舞伎 町路过的求⼈⼴告车,桌⼦上的伊右尉门,抽屉⾥的DHC,⽆⼀不是⽣活的点点滴滴。在看到陽菜做饭时, ⾖苗和葱只剪最上⾯⼀层,留着长长再噶,还有原本在⼭⼿线游荡的主⾓越住越远,⼊⼤学时租房租到了国 分寺,真实到穷⼈落泪。
  ⾸先例⾏夸奖诚哥的作画质量,住在东京的⼈会很有感概,对于我来说也算梦回东京之旅。不得不 说诚哥是真的很有美的眼光,这次的主题从樱花散落换到了朦胧⾬季,整⽚⼏乎都在下⾬的场景中度过,⽆ 论是天台的⾬中对话,⾼楼丛⽴的都市中投下的阳光⼀束还是⾬停破晴,俯瞰东京的花⽕⼤会,⽆⼀不表达 了诚哥的美学功底,精美的作画把天⽓演绎的淋漓尽致。单是为了作画,我觉得都值得进电影院⼀看。唯⼆ 要吹的就是这次的原声,作为RADWIMPS⼗年⽼粉,在你的名字之前,完全不知道他们居然能配原声,观 影中觉得配⾳⾮常出众,观影结尾的⾳乐猛的发现⼜是RADWIMPS有点出乎意料。请吃我这⼀发宝藏乐队 安利。
  总的来说天⼦的剧情真的是⼀⾔难尽,可以说是你的名字的缺陷放⼤版,任何你能在前作感受到的 尬点,在这作都可以加倍体验。以⾄于看到最后10分钟,我简直是坐⽴不安,观影完毕后和⼩伙伴⽆⾔⾛出 电影院。天⽓的巫⼥的故事来看,整体上故事构架还是boy meets gril。都市传说民间故事,云层⾥的平原, ⼤⽓⾥游动的鱼,这些提前设定好的背景可以看出是有⼀定的诉述野⼼的,应该好好利⽤才是,结果全部成 为了恋爱的配菜。诚哥在表达上淡化了主⾓的⽣活有多么糟糕,让两个⼈都互相扶持着,周围的⿍⼒相助, 到了后来为了惨⽽惨,让⼈觉得实在是太强⾏。⽣硬的恋爱戏,尴尬的台词,不敢说诚哥⽼了不懂恋爱的故 事了,但是对⽐秒五那种含蓄⽽真诚的情感叙述,这次的层次实在是低太多。尽管放下了脑⼦观影,也觉得 帆⾼的前后转变太不合理。当帆⾼喊出“我只是想再见她⼀次⽽已”的时候,我回想起了⼏年前在电影院⾥初 闻那句“你以为你接受的是谁的爱”。⼼⾥由衷的期愿下⼀作再不要写这种低魔世界的恋爱故事了。我爱诚哥 我爱秒五,在原创动画电影式微的今天,希望诚哥加油。
  先来说优点。最⼤的优点依然是新海诚⼀直以来的优点画⾯。⽤知名B站up Lex 的话是“啊,这光!啊,这⽔!”,男主在麦当劳睡着时闪现的画⾯我很喜欢,阳光洒在海⾯上,融合着典雅的配 乐,庄重神圣。动画电影⾸先应是电影,⽽电影表现光的艺术是很难的,没有真⼈电影⾥的⾃然光源可以运 ⽤。在印度的诗电影《萤⽕⾍》⾥,我印象深刻的⼀幕是微光中的⼥⼦隔纱抚摸亲吻男⼦,那是艺术,《天 ⽓之⼦》的这⼀幕也是艺术。
  其次是社会性的表现。15岁少年到东京艰难求⽣, 谎报年龄的少⼥被店主发现后失去麦当劳的⼯ 作,少男少⼥相遇后互相帮助⽣活。友情变为爱情,还有亲情。⼥主弟弟的⾓⾊加⼊形成了经典的“三⼝之 家”模式,在这⾥少男少⼥的⽗母是缺席的,他们成为了⽗亲母亲。好的电影是有社会展⽰的,开头东京百态 的背景,在地铁旁边“摇晃”的家,最后那句“反正这个世界早已失控了”,调侃之余,还有作者表达。(可能是 因为我正处于毕业找⼯作的阶段,所以更有感触吧)
  还有⼀点既是优点也是缺点,我想了很久认为优点⼤于缺点全⽚充满了巧合。车 上的“⼈⽣赢家”就是弟弟,突然拿到的枪,英雄救美后发现是给汉堡的⼥孩,男主逃跑时遇到⼤姐,到这 ⾥,我只能归因于“⽇本真⼩”和作者的偷懒。直到最⾼潮的“⼀⼈对抗全世界”的逃跑,弟弟出现扑倒了, 我被触动了,这是作者对于“命中注定”和“全世界帮你”宿命的表达。
  第⼀个缺点是偏执的度没把握好,换句话说我没有被这个爱情故事打动。松居⼤悟在《你因你是 你》中也展⽰了偏执,三个男孩发疯似的爱上了⼀个⼥孩,他们把她当做公主,每天。最后⼥孩发现后 剪了头发扔在地上让男孩吃掉,只有池松壮亮演的那个⾓⾊吃了,这⼀刻我认为达到了爱情的极致。你可以
  为⼀个你爱的⼈牺牲什么,能做到不要尊严的地步吗,能否做到你因你是你,空喊“我要救你”的⼝号和⽇剧 跑是不够的,情绪传达给观众可以靠感靠⾳乐助⼒,但⾳乐的能⼒毕竟是有限的。
  《天⽓之⼦》⾥有浅尝辄⽌的道德困境,男主在下⼤⾬和⼥主之间选择了⼥主,这应该没⼈觉得有 问题。但若是前⾯加⼊桥段说⼤⾬造成交通堵塞甚⾄车祸呢?更严重点造成超市被淹没,多数⼈流离失所呢? 《⼤鱼海棠》就涉及到这点,当时我记得许多⼈都在骂⼥主为了⼀条鱼牺牲全村⼈的性命。
  我希望看到男主在全东京所有⼈的⽣命和⼥主的⽣命中选择⼥主,让这座城市重回海底,两⼈成为 亚当夏娃。
  我理解电影要想做到国民性、⾼票房,不可能涉及让⼈不痛快的点,《天⽓之⼦》可能也只想讲男 孩⼥孩相遇相爱的过程,那这个缺点肯定在许多⼈眼⾥微不⾜道。⼩情⼩爱当然能赚观众眼泪,但新海诚的 影响⼒已经很⼤了,“宫崎骏的⼈”这个词已经出来了,《天⽓之⼦》代表⽇本征战奥斯卡,上⼀部选送 的⽇本动画电影还是1998年宫崎骏的《幽灵公主》,两部⽚在社会性和作者性上怎么⽐啊?
  第⼆个缺点是旁⽩开场,新海诚电影的画⾯那么精美却依然靠着粗糙的旁⽩叙事,这简直太浪费 了。第三点是最后“致敬”的《千与千寻》空中段落。我不太喜欢致敬梗,还有⾃我致敬梗。我理解⽚中出现 的《你的名字。》男⼥主是给粉丝的彩蛋,我看的时候也惊了⼀下,但那时观众的注意⼒都会落在这种与主 线没有关系的⼈物⾝上,我希望更多时间去展⽰男⼥主间的感情细节。
  ⼥孩和⽔的联系,我从初中喜欢到现在。《红楼梦》⾥“⼥⼉是⽔做的⾻⾁”⼀句太美了,《佩⼩姐 的奇幻城堡》⾥⼥孩进⼊海底世界的桥段具有想象⼒,《⽔形物语》⾥的⽔下⼀吻。⾬的意象我也很喜欢, 《⾔叶之庭》⾥“隐约雷鸣 阴霾天空 但盼风⾬来 能留你在此”,《海贼王》阿拉巴斯坦篇最后带来胜利喜悦的 ⾬⽔。但有着⼥孩与⾬的《天⽓之⼦》,却没有打动我。
  前半场我觉得他在讲,恋⼈也和这个世界相连,她同样属于这个世界,⽽不是单纯只属于⼀个⼈, 两个⼈的靠近就像两个世界的靠近⼀样,彼此碰撞摩擦。
  后半场就有点画风歪斜了,是延续了⽇剧⼀贯的套路,我们都在⼈群中毫不起眼,却在彼此眼中闪 闪发光,还是在讲这个世界本⾝很疯狂,有你的时候才会有救赎和晴天?
  说实话我不属于圣母的性格,牺牲⼀个救天下我还真没那么⼤的胸怀⽓魄。但是把⼈⽣⾄于这样 的“特殊选择”之中,本⾝就像艺术⼿法⼀样,⽤夸张⽽明艳的⾊彩去碰撞情感和⼼灵本⾝,⽽与新海诚原先 淡淡的忧郁底⾊,和成长之中本⾝细腻的情感⽭盾却实在有所冲突。
  看你的名字的时候,就算是⾼空和远景,同样是⼣阳下的男主和⼥主,当时只觉浩瀚虚缈,寥寥⼏ 笔就把灵魂,神话传说,和我们联系起来了,流星的分镜本就寓意着两种截然不同的时空,就像“海上⽣明 ⽉,天涯共此时”,两个⼈在不同的地⽅,看见了同样的场景。甚⾄最后的结局,与马克李维《如果⼀切重 来》的结局有异曲同⼯之妙。
  虽然⼤家都是抬头仰望天空,但是云层的变幻恰如⽆根之浮萍。如果说流星的寓意是「恋⼈彼此千 年⼀遇的⼼动瞬间」,那么我⼜该如何去定义这⼀场绵延不绝,范围⼴阔,淹没尘世,⼜艰难抉择的⼤⾬ 呢?
  电影《天⽓之⼦》影评观后感800字篇五 业界⼀流的作画与分镜、RADWIMPS质量上乘的⾳乐、令⼈振奋的声优演技,我本以为新海诚能 为我再现《朝花⼣誓》的感动,结果他却把这⼀切都搞砸了。肤浅如⼩时代的故事注定⽆法⽀撑起那应接不 暇的绝景,突兀的⾳乐插⼊总会使⼈游离于电影之外,单薄的⼈物塑造导致我⾛不进任何⾓⾊的内⼼。
  在⾖瓣上,我看见不少⼈为《天⽓之⼦》贴上了超现实、青春与叛逆及个⼈的弱伦理等等抽象、⾼ ⼤上的标签,然⽽这样的解读⽆疑是在哗众取宠。与其说《天⽓之⼦》是超现实,倒不如说是新海诚控制不 住剧中的现实,导致⼀部写实的半成品电影不得已地成为了童话故事,哪怕它是为了艺术性舍弃逻辑也在我
  另⼀⽅⾯,新海诚对于青春与叛逆的理解让我⼀度觉得是郭敬明在编导,年轻成为了青春的唯⼀主 ⼈,成长后背负的责任反⽽成了⽆聊的代名词,这样的刻板印象让每个在⽣活中挣扎的成⼈感到⼼寒。让我 们回忆⼀下,为什么太宰治的⽂学被称为青春⽂学吧,因为叛逆始终是青春唯⼀的特性。青春不是某个年龄 段专属的所有物,⽽是叛逆的⼈所具有的独特魅⼒。那么叛逆的⼜应该通往哪⾥?我想,那⼀定不是免责的 贪欲,更不是踩在⽆数个现实⼫体上的只有⾃⼰能够幸福的布尔乔亚式嘴脸,这仿佛在嘲弄每个曾经热爱新 海诚的观众,这是在开倒车的肤浅青春。青春与叛逆不是疯狂的代⾔⼈,更不是⼀则童话故事的主题,真正 的青春是在叛逆中痛苦地成长,并在失去中得到尤物,在责任与尊严中徘徊的物语。新海诚竟然什么都没有 触碰到,他对于青春的理解从《秒速五厘⽶》⼀直在⾛下坡路,⽽爱情是他青春⾥唯⼀美好的,可是爱 情根本不是青春的特征,爱情甚⾄可能成为落俗的罪魁祸⾸。
  那些强社会与弱伦理的解读更是滑天下之⼤稽,仿佛在告诉我也是光明正道。说到底,新海诚的野 ⼼继《云之彼端》⼜⼀次失败了,⽽这⼀次所构建的⽇本并不是架空式的历史,⽽是在写实世界展开的童 话。但是,你不能把你控制不住的东西说成是艺术,你也不能把你⾃⼰的贪欲说成是世界的疯狂,你更不能 玷污青春与叛逆把它们说成是抛弃责任的免罪⾦牌。帆⾼和阳莱在叛逆中没有得到任何的成长,也没有改变 世界,他们只不过是在肤浅的青春下做着黄粱⼀梦,并在责任与⽣活⾯前落俗下坠。
  如果不是新海诚,我也不会为了⼀部垃圾的作品说这么多,就到这⾥吧,点到为⽌,冷静,再冷 静。之所以选择这⼀点着重说明,是因为新海诚⼀天不明⽩这⼀点,他就⼀天也不能创作出好的动画作品, 他会⼀直退步下去。
☛ 1024社區区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电影2090 » 互动杂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