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推送至APP |
级别: 总版主
UID: 2
精华: 1
发帖: 12967
威望: 12978 点
铜币: 1126817 枚
贡献值: 0 点
注册时间: 2022-03-21
最后登录: 2024-02-18
0楼  发表于: 2022-05-11 19:33

“光影——红色精神传承人”影评写作能力竞赛获奖选手谈如何“重温红色记忆 感悟初心使命”

  2021年7月至9月,北京市直机关工委和团市委共同主办北京市机关第五届青年技能大赛之光影——红色精神传承人影评写作能力竞赛。10月27日下午3点“光影——红色精神传承人”影评写作能力竞赛获奖选手将做客首都之窗,和大家一起分享如何重温红色记忆 感悟初心使命。
  届时,您可直接登录首都之窗直播间参与以上话题讨论,也可将您的观点发送邮件至主持人将为您转达。
  2021年7月至9月,北京市直机关工委和团市委共同主办北京市机关第五届青年技能大赛之“光影——红色精神传承人”影评写作能力竞赛。通过组织青年撰写影评开展竞赛,让青年们在观看电影、撰写影评过程中重温历史记忆,感受老一辈无产阶级家的初心与使命,了解和传承红色历史,激发爱党、爱国热情。今天我们演播室邀请到了“光影——红色精神传承人”影评写作能力竞赛获奖选手和大家一起分享如何“重温红色记忆 感悟初心使命”。
  主持人:今天我们邀请到的4位嘉宾全部都是“光影——红色精神传承人”影评写作能力竞赛一等奖的获得者,首先我们请大家各自介绍一下参赛的作品吧。
  高闻悦:继先贤之忠 尽许国之才是我看完《守岛人》这部电影有感而发创作的一篇影评。全文从情节处理铁马冰河入梦来到人物情感衣带渐宽终不悔,最后是价值坚守一片忠心惟赤诚,从三个方面展开。纵向来看,从形式到内容,再到思想,也就是以感官、感情、感悟来建构体系。从横向来看,每个部分都有艺术处理、艺术创作和艺术想象的分析。从纵横交错的视角来欣赏这部电影,能够把它想要传达的这种精神感受得更加到位。
  姜浩瀚:我的作品是《英雄儿女》的叙事传统和综合表达赏析。作品相信大家都比较熟悉了,讲述了抗美援朝战争时期,王成牺牲以后,他的妹妹在政委王文清的帮助下坚持战斗,生活、工作很多方面,自己不断进步,最终和养父王复标、亲生父亲王文清在战场上团圆的故事。我这篇作品主要是对《英雄儿女》的电影文本和电影叙事节奏和背后美学理念进行了分析,和大家分享了一些观影的体会。
  王林生:我参赛的作品是关于电影《悬崖之上》的一个评论。看完这部电影之后我感觉在这部电影里主要是突破了以往在谍战电影里的叙事方式,通过讲述特工任务组一个小队集体的形象,为我们构建起了一种群像叙事的模式。特工小队以者的名义,描绘出特工组任务小队集体的形象。集体英雄主义是电影《悬崖之上》最深层次的文化精神,也是值得我们在当代电影里应该反复讲的一个电影主题。
  陈晓:我这次参赛的作品名称叫做世上有朵最美的花,我选取了三部电影,《1921》、《者》、《守岛人》。这次影评重点放在这三部电影比较出彩的女性角色。重点放在了她们高贵的品格以及对于新中国建立,以及建立之后事业中的独特贡献上。
  主持人:我看几位的作品,有选择上世纪60年代经典电影《英雄儿女》的,也有新电影《守岛人》、《1921》《者》的,大家为什么会选择这样几部电影?打动自己的是什么?
  高闻悦:首先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机缘巧合。7月底,单位转发了影评大赛的启动仪式通知。当看到这个通知时,我挺心动的。因为它的地点设置在了中国电影博物馆,就观影设备硬件角度来讲,良好的观影设备能提高我们观影的生动感。还请了主创团队和市直机关交流,我当时想如果能听一下团队的构思和演员的参演感受会让我对电影的了解更加深刻全面,同时也能把握它的线索。另一方面,一直以来非常感动王继才守岛的英雄事迹。在黄海前哨,面积仅0.013平方公里的小岛上,没有水、没有人,而且荒草丛生,光靠联想就能感受到它的艰苦环境,但是王继才夫妇还能32年如一日庄严守卫国旗、守卫国土,这种精神值得我佩服,这也是我选择这部影片作为素材的原因。
  姜浩瀚:吸引我的还是高质量,因为真正高质量的电影是不会因为时间流逝受到影响。很多老电影的创作水准很高,虽然在技术、工业水准上可能没有更新到最新的技术,但是在电影的表达手法、影像修辞和艺术水平上,已经达到很高的高度。早在彩色电影诞生以前,我们的电影人就已经探索出独属于影像的讲故事的方法,成熟的时间很早,早于这些后面新技术的产生。这是第一点。其次还是老电影的情怀,在小的时候看了很多老的电影,包括像《马路天时》、《上甘岭》,也有一些外国的电影。老电影的那种优美,里面的干部群众、战士,展示出的感人至深的品质和故事非常打动人,都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所以这次在看到诸多电影,要作出选择,我还是选择了老电影。
  王林生:因为红色电影非常多,这次活动在展播和推荐过程当中,也有很多红色电影。我之所以会选择《悬崖之上》,主要还是和我自己的兴趣有关。第一,我个人比较喜欢悬疑类和谍战类的电影,电影本身从表现说法上来讲比较吸引人,情节比较曲折,对于休闲和放松来说,能够很好地填补闲暇时间。第二,我比较喜欢新的电影。本身做文化这样的职业,要求你必须关注最新的动态。综合以上两点,《悬崖之上》刚好契合我的兴趣点。从这部电影来讲,打动人的地方还是非常多的,包括演员于和伟的表演,对细节和动作的拿捏都是非常好的。之所以选择这部电影,是因为在众多电影之中,它表现出了一种集体英雄主义的精神价值,这是电影比较难能可贵的一点。
  陈晓:今年是我们建党一百周年,今年也是涌现出了非常多的优秀的文艺作品。我自己也是经常跑电影院,看了一下新上映的电影。我觉得这些我看过的电影中,我选择的这几部电影,其中对于女性角色的比较深刻细腻的描摹很打动我。让我作为同样是女性的身份,有很深的共鸣,所以我就选取了这样一个角度,来切入,来描摹这些女性她们的角色。
  主持人:对于这次写影评,应该是一次命题作文,大家是不是手到擒来。部分电影主创团队有跟我们做一些交流,也给我们做了一些培训的活动,这些活动对于提升我们写影评的能力是不是也会有一些帮助呢?
  高闻悦:虽然看起来像是个命题作文,但实际上还是通过看电影的方式,对老一辈无产阶级家初心和使命的感悟。而且看完之后,把它抒发出来,也能够激励我们去感受红色精神,吸收思考和传承。在影评创作过程当中,首先肯定是基于前期在中国电影博物馆的良好观影体验。当时画面当中一些场景让我非常震撼,眼前浮现起了一句铁马冰河入梦来。这是我写作的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有感于电影中非常细节的人物情感的刻画,让我觉得不由得随影动情了。从王继才守岛故事本体来看,忠孝难两全的矛盾点,本身就是感动人心的泪点,再加上演员分享的参演感受,会让我更加觉得这是经过了艺术的和专业的演技处理,让演技和情感达到了水融的地步,既现实,又超现实,非常让人有感而法。
  我的第三部分主要是对于影片价值理念的阐述。因为整部影片都展现了王继才他的忠诚、爱国、廉洁、奉献等精神。在最后一部分,我也会从初心和使命的角度出发,立足自身岗位,吸收王继才这些爱国的品质和精神,能够随着价值的升华和理念的不断递进,让我回归到现实,立足自身岗位,多加思考。
  姜浩瀚:要聊起《英雄儿女》的创作过程,首先要感谢咱们的活动,这是原点。有了这个由头,首先还得把这个电影重新找出来再看一遍,重新拉一遍。因为小的时候,看的隔的时间比较久了。以前是以纯观众的视角,这次要写影片就需要详细地拆解一下,但是拆解过程也是一个很享受的过程。比如以相对比较专业的视角来看,能看到导演很多的调度,让你感觉到很开心。在《英雄儿女》里,王芳刚刚创作完《英雄赞歌》这首歌曲,唱给广大的志愿军战士的时候,音画结合、相互调动,这个时候音乐和画面两种手法一起使用。最后电影中有一个类似的术语,电影画面是第一位的,通过先展示王芳,到志愿军战士,最后王芳和志愿军战士演唱者和观众合二为一,达到了镜头的统一,情感上的统一,达到了水融价值观的统一。这是一个很融合的过程,这个独有的过程是通过影像来展现的,很好看。这是第一点。
  其次,在创作的过程中,要提炼定影背后的美学理念和传统。题目是分析电影表达的传统和原流。第一个传统,一开头是苏联电影视觉的理念,一开场和几个转场我们都可以看到用了空镜头,用了诗的语言和方法,比喻、寓意、象征、主观情感性。有的时候直接建立景物和英雄概念之间的联系,比较好地体现了文学的形式、诗歌的韵味。还有对比,电影一开场的时候,并没有直接展现出来战争片,我们传统理解的比较残酷,打得山河满目疮痍的景象,它展现出来的是古老的乡间小路,以及远处时不时传来的鸟叫声,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发生了生死较量。还有英雄为祖国献出宝贵生命的时候,也切了一个中景镜头,也构筑了英雄和山河之间的对比关系。这是苏联美学视觉理念的传统。
  这里不光有苏联视觉美学理念,还有我国自己的传统,比如解放时期电影蔡楚生导演的《一江春水向东流》里面来回切换,讲述了抗战爆发从解放区、沦陷区到国统区多个范围,具有一定的史诗性,叙述视角非常宏观。《英雄儿女》也是叙述的从后方到前方,从司令员到战士,是一个广阔的叙述空间,让我们感觉到跨度很大。
  比较有意思的一点,在分析创作传统原流的时候,需要理清楚一些概念,得有一些取舍。比如在电影一段剧情看到最后的时候,电影的部分,王成牺牲的那部分,镜头的运用和音乐达到一个极致。多种技巧同时用,体现出了英雄崇高的统一的美学感受。当我重新再看这部电影的时候,我就回忆到在美术史上有一个关键的流派,叫至上主义,我就想这是不是和我说的是同一件事情。但是我下去做功课,发现至上主义是从抽象表现主义脱胎出来的一个创作理念,讲的主要还是突破理性上的枷锁,和我们讲的英雄的崇高性并不是一回事。通过理清一些概念,去粗取精,最终形成这篇影评。
  王林生:我想从公文写作能力的角度来讲,公文写作和命题作文本质上没有区别,都是从写作过程当中破题。如何破题可能是一切写作一个最基本的前提。对于一个电影评论来讲,在电影当中表现的内容很多,但是我们如何在众多的表现内容里面抓出一条主线来,我认为这是破题的关键。如果说我们把所有的东西都写完了,我们可能就陷入如数家珍的困境里,可能我们都写了,但是每一个点都没有写深入。
  就《悬崖之上》电影而言,我认为它最主要的主线是高度弘扬了集体的英雄主义价值理念,我认为这是一条主线。以往我们在批评的时候也好,在对中国电影进行评论的时候也好,经常讲一句话,中国电影不会讲故事。其实在不会讲故事之前,我认为它应该是讲一个什么样的主题,然后才是怎么讲。《悬崖之上》这部电影给我的最大的体会是它知道了我们要讲什么内容,基于英雄主义的价值理念,而且这种价值理念不仅仅是在《悬崖之上》这一部电影里。包括最近我们推出的很多电影,都是在有意无意走进这个主题,都是在弘扬集体英雄主义的一种价值理念。再有从组委会组织这场活动角度来讲,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提高写作能力的平台和机会。参加活动过程当中,和周围的很多朋友、同事做过交流。在交流过程当中,也是针对写作环节和具体的内容都会做深入的交流。交流的本身,也是我们提高自我能力的一种途径。
  陈晓:这是我第一次参加影评的活动,我觉得对于我来说,可能命题作文不难,难的是如何找到一个合适的角度,去正确表达自己想表达的内容,抒发自己的情感。这次我参与了组委会组织的观影活动。我当时看的时候比较关注王仕花女士,被他们这对夫妇的事迹深深打动了。在观影之后,虽然我的影评最后一个分析的角色才是王仕花女士,但是其实她是我成文的起点,这次观影活动给了我很大的启发和灵感。所以我当时也是由她的名字发散出去,想到了“花”的意象,在整个文学史中或者平常的使用习惯中,不仅用花来比喻品格的高洁,也经常用花来比喻美好的女性。所以,当时我看到组委会影评要求里,也说到可以选取几部不同的影片,我就灵机一动选了几部影片,并且选择女性角色来做角色分析。
  主持人:刚才提到《英雄儿女》,像80后、90后这一代人,那个年代电影作品也不是非常多,这是一部非常优秀的电影,我们都非常喜欢。写这样一部电影的影评,可能好写,也不太好写。浩瀚能不能跟我们分享一下,你写这部电影影评的时候,找到的获奖的点是什么?哪些环节你觉得是打动了评委的?
  姜浩瀚:我觉得是这样的,影评写作有几种写作的方式,可以就作品本身谈电影,就作品谈作品,也可以跳出电影谈电影。在这里我想寻找的一个点是对电影技术文本进行一些分析的基础上,尽可能地探寻一下在电影创作背后它体现出的艺术原流,尽量提供一些宽广的视角,来看我们的红色电影。把它放在一个历史的长河中、历史的脉络中去看它,这样能够体现出更多的思考,对于我们不论是道路自信、文化自信,还是电影艺术发展的路程,都有更好的理解。我是这么想的。
  主持人:其他的几位,我们选择的是几部新的电影,在新的电影当中,又是选择了什么样能够打动自己的点?既感动自己,又感动了评委。小高。
  高闻悦:《守岛人》是今年6月份上映的一部新电影,这部电影的艺术处理和美学构想都挺符合现在的主流审美的,而且它成功地把一个英模故事转化成了影片故事,也让我们这些观众对于艺术形象的接受和认同更加提高。打动我的点是,当我看到一些走私分子登上开山岛,想要通过种种威逼利诱的方式让王继才为他们的不法提供便利,王继才坚守底线永不退步。也可能是因为打击走私是我们海关的工作职能之一,当我看到王继才能够坚守底线时,我当时心里也暗自在想,我们站在国门一线,也要在这里抵住风险,为人民保卫平安。这是让我印象深刻的一点。
  王林生:我参加这个活动的目的并不是为了得奖,得奖纯属意外,当时写评论的时候,也没有完全迎合评委的喜好来写。之所以写这个评论,我认为主要是看了这部电影以后,这个电影真的是打动了我。最感动我的是,在电影里描写了这么一个群体,身处险境,为了完成任务、保护同志都做出了自己的牺牲,当这种牺牲连在一起的时候就构成了集体的牺牲精神。由此我想到在过去的和现在的建设当中,正是有了无数先辈做出的这种自我牺牲,才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做出牺牲和奉献并不仅仅是一个人,我认为它是一个群体。当我们把这种群像呈现出来的时候,我感觉它才真正具有了打动人心的力量。正是这个群体所汇成的蓬勃力量,才构成了我们国家从落后走向繁荣,从贫穷走向富裕的动力。我认为人的情感是相通的,如果我们写出的东西没有真正打动自己,可能也不会打动评委。所以电影最打动我的是电影呈现出来的集体的英雄主义,它打动了我,它也有可能会打动评委。
  陈晓:我觉得最打动我的一点,也可能会打动评委的一点是这些新上映的电影给了我一个独特的角度。这些电影跟以往的电影不同,对于我们曾经在电影中可能会忽略掉的女性角色给予了关注,这些女性角色她们及时也是历史的主角,她们值得被关注、被看见、被赞美,我当时想我要用自己的笔触去歌颂她们。我相信人与人之间的情感是相通的、互通的,所以我觉得我只要用自己真诚的态度去表达我想表达的,写出我想写出的东西来,我觉得打动评委的真正的应该是她们,而不是我。
  主持人:您的写作内容跟大家是有一些区别的,大家都是从影片本身的题材来出发,您是从影片里面的角色作为出发点的。我想问一下大家,平常大家都喜欢看哪些类型的电影?也会碰到好的电影写一个影评发到自媒体或者发到自己的朋友圈吗?
  高闻悦:我比较喜欢看传播主流文化和娱乐功能巧妙结合的电影,一般这种电影能让我感受到不同时代的民族精神和家国情怀,同时也能唤起我们对家乡的眷念和思念。另外,可能有时候会有一些喜剧元素和软科幻元素,使得趣味性和科学性兼具,也能呼唤我们对于美好生活的缔造者的敬佩和缅怀。如果有感而发的话,我也会写一些影评。在这次影评创作过程当中,我就首先仔细感受了这部电影,在过程当中听了主创团队的介绍,自己在对王继才守岛故事再继续进行研究和挖掘,最终有感而发,把自己代入到故事当中,形成了我的这篇影评,也形成了我对自己之前影评的一种经验上的总结。
  高闻悦:还是会有的。毕竟对于王继才的精神和主创团队做的这部电影,它是精心设置的一部电影,对于这种宏大的精神和制作过程的回应,我想仅仅用我的一篇文字来表达,可能还仅仅是我心中敬佩之情的一部分,所以这可能是一些存在的挑战。
  姜浩瀚:平常看的电影种类比较博杂,也会跟朋友分享,发现了一部好的电影。我对中国电影也是寄予非常高的感情的,每当看到一部好的中国电影都是很高兴的。大家平时工作比较繁忙,不会用分析的方法带着脑子一一把它拆解来看。因为写相对专业一点的影评,需要看的时候一边追着剧情,一边分析作者的创作。相对于普通的观影体验来说就会更累一些,所以平常不会做大量的这样的写作。
  姜浩瀚:最主要的挑战是一个漫长的历史原流之中,寻找到一些坐标,看哪些和我们的电影是相匹配的,从中吸收营养。有的经过分辨,它确实是我们的一部分,有的经过分辨,不是我们的一部分。当你经历过这个过程的时候,你自己也会感觉到收获很多。对于电影这种艺术在中国这片土地上从哪儿来到哪儿去就有了一个更系统的梳理。
  王林生:看电影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偏好,我个人而言,我可能比较喜欢一些红色的,包括古装的、玄幻的内容。但是因为电影的种类比较多,电影能看的片子也比较多,但是并不是每个片子都会去看,在看的过程中可能就会跳着看,或者看一些自己想看的情节。看完之后总会有一些感想,但是这些感想对于我本人来讲,可能不会发在一些自媒体上,可能是自己的职业习惯也好,或者职业要求也好,会把它转化为我能用的科研成果,比如写作成一些论文,写一些评论发表在报纸上。
  王林生:也不是这样。因为每写一篇文章或者写一篇评论,都是经过深思熟虑的过程,并不是写完就可以了,肯定有反复推敲的过程。比如这部电影,我刚才也讲了,首先要破题,怎么破题?找哪个点去破题?这都是需要反复斟酌的过程。包括刚才几位嘉宾在说的过程当中,我也听到了,之前我也看了几位嘉宾评论的文章,我感觉他们在整个写作过程中,对词语的使用都会经过反复的推敲。所以每写一次可能都是对自己的挑战。
  陈晓:我平时很喜欢看电影,当然看的电影类型也比较宽泛比较多。我比较喜欢的概括来说应该是故事性比较强的电影,像今年上映的有很多主旋律、红色电影我都非常喜欢。看完之后,我也会在社交媒体、平台上面发表短评,就是有感而发,或者看完之后,当时心里面一时之间的闪念,或者像随笔这样的类型。影评对于我来说,其实是很熟悉的,但是另一方面来说也是比较陌生的。这次写作的时候也遇到了一些困难。首先在想怎么符合竞赛的要求,肯定不能跑出这个范围之外信马由缰地写。其次,怎样开好头。虽然平时也经常会发表一些短评,但是从来没有正式地写过比较长的影评。所以当时就在想如何给影评开一个好头。好头也是删了改,改了删,也在想用什么样的技巧才能把它写得更好。最后发现用自己最真实的情感去写就好了。
  高闻悦:作为一名国门卫士,我从王继才身上学到了他的忠诚卫国的精神。他说守岛就是守家,国安才能家安。对于我们每一位海关官员而言,守国也是守家,口岸安全事关,我们更应当把这种价值坚守当成一种追求,让我们能够从内心去做一名让中央放心、让人民满意的国门卫士。只有守牢国门一线,国民才能安居乐业。从生活的角度来讲,我认为就应当多给亲人一些理解支持。当忠孝难两全的时候,要更多地追求大爱,多一些温情陪伴,多一些换位思考。
  姜浩瀚:我平时在国资委从事物业管理和垃圾分类的工作,这些工作都具有比较强的群众性,平时也都是指导企业服务人民群众。这样的工作经历,对于我理解电影中几次出现的军民鱼水情的场景,对于我对朝鲜族群众、干部和官兵人物形象的理解都有帮助。从电影开头,王文清政委政委坐着的车途径的地方道路失修,人民群众帮助他抬车,到王成牺牲以后,王芳有一次慰问表演的时候,突遇美军轰炸,为了掩护同志,王芳自己受了伤。来接王芳的只有一名战士,朝鲜族的金大爷义无反顾和几名朝鲜族群众抬起了担架,运回王芳。通过参加这次影评活动,增强了自己为人民服务的一种信念。其次,对于工作的感悟。王芳在创作的过程当中,她几次提交了自己的创作成果,给王文清,但是都被王文清提出的一些不同的问题给问到了,历经多次修改,最终一跃完成了升华。这与我们日常工作有相通之处,我们政府机关的公务员做文字工作并不是简简单单写文字资料,写文字材料本身既是做事情,是用文字来做事情,写文字和王芳的创作是有相通之处的。文件政策联系着千家万户,一定要慎之又慎。只有把背后的事情思考清楚了,真正理解了这个事业,找到了办法,从头到尾要捋成一个很顺的逻辑,这样出现的文件才是合格的。这就是我的两点体会。
  王林生:活动的主题是红色教育,通过这个活动,对我本身有一种精神的洗礼。在写评论过程当中,也是对自己心灵洗礼的总结。我总是在想,它对于我们工作能力,包括生活有哪些影响,我认为在精神洗礼完之后,还是要把自己的本职工作做好,只有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才是对先辈最好的纪念。
  陈晓:经过这次竞赛以后,对我工作能力的提升有一个很大的提点。首先非常感谢组委会能够让我获奖,既是对自我能力的肯定,但是也看到其他获奖者的作品,认识到在文字方面我有很长的路要走。在这方面,要有意识地提升自己的工作能力。虽然我们是做交通工作的,可能跟文字并不是特别紧密,但是每天都要跟文字打交道,所以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一定要着重地更加努力地提升自己的文字工作能力。在生活方面,经历过这次竞赛之后,让我更加深刻理解和认识到,我们党和祖国这一路走来的艰辛历程,让我更加珍惜现在的这种幸福生活。我觉得对这些先辈最好的报答就是要积极向上地过好每一天。
  高闻悦:作为一名刚加入海关队伍一年的新人,我从这次比赛当中重温了红色记忆,感受到了老一辈家们,他们的红色精神。同时也能激发我坚定理想信仰,立足工作岗位,用行动来诠释人民海关为人民的价值理念,坚决守好国门安全,能让我在国门一线绽放我的青春力量。这就是我对此次比赛最大的一种感触。
  姜浩瀚:这次最深的感受是重温老电影它是重温理想信念,再次被感动的过程。理想信念就像精神之钙,党人的钢筋铁骨是靠精神之钙铸就的。党人有了坚定的信念,就能经受血与火的考验,经受名与利的,矢志不渝地朝着目标前进。今天党人要完成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崇高事业,更加要坚守理想信念,坚定主义的远大理想,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永铸勇往直前的精神之魂。这些老电影它们的内容往往与我们的理想信念很一致,价值观和创作理念有一种内在的统一,润物细无声地回答了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这些问题。看红色老电影对于我来说,是牢记初心使命、增强理想信念非常好的自我陶冶,同时也是一个艺术上的享受,欢迎大家常看常新,与诸君共勉。
  王林生:从研究的角度来讲,我认为最大的感受是电影产品、文化产品一定要回归它的文化本体。在以往的文化发展过程中,经历了太多娱乐化的内容。很多娱乐化的内容,背后有资本的控制。所以有很多娱乐化不良的引导,在很多文化产品里面是真实存在的。在未来文化市场、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我认为回归文化的本体就是文化产品本身一定要有一种正能量、一种正向的理念在里面,这是我参加这次活动最大的体会。
  陈晓:我参加这次活动最深刻的一个感受是现当代有很多优秀的文艺作品,跟我们以前一些经典的作品有一点点不同,它们把目光放到了曾经的历史人物作为普通人的一面。我们经常在看很多经典电影的时候,会对其中历史人物特别崇敬,但是无形当中也有一种距离感。但是尤其是今年的很多优秀作品,拉近了我们与历史人物的距离,会让人觉得他们这些人也曾青春年少曾经真实生活在这片土地上,和我们同呼吸共命运的人。在这种精神感召下,更让我们觉得现在这种和平安定的日子得来不易,也让我觉得这些人物他们变得丰满了起来、立体了起来。最深刻的印象是和很多的青年朋友一起去观影。看《守岛人》这部电影,电影结束之后,现场很多的青年朋友都是红了眼眶,或者被感动得泪水涟涟。使我觉得青年朋友对于这种奉献精神都是能够有共鸣的,也让我看到了我们国家可以永远相信这样的中国青年,有这样的中国青年,我们一定会有强大的祖国。
  高闻悦:《守岛人》这部电影处理得非常好的是,把自然环境的影像呈现出了自然真实和艺术真实的辩证统一,感官震撼力非常强,让人们有感于心,而且让观众实现影像的文字化和情感化的转化。尤其是让我印象深刻的在电闪雷鸣之夜,也是王仕花在岛上产子之时。那个时候王继才没有接生经验,岛上缺少医疗条件,而此时王仕花已经疼到无力说话。这种情景本身就非常让人揪心,而此时窗外暴风骤雨的声音也是非常大,在电话里听接生指导也是非常不清楚。此时自然场景的处理是白浪翻天、大雨滂沱,动者是外面疏密急浪的雨点,静者是王仕花咬牙停顿的疼痛。动与静的结合,营造出双重的压迫感,非常具有艺术处理的专业性。背后是王仕花汗液湿透的被褥,眼前是狂风摇摆的灯光,这种时候风雨的力量真的是直抵人心,让我在脑海中久久挥之不去。
  姜浩瀚:刚才聊了这么多镜头和表现手法,我们重温一下电影经典的一幕,相互认亲的一幕。最后电影的是王芳和王文清、王复标两位父亲在一块相认。电影改编自巴金的小说《团圆》,《团圆》也就是它的主题,这个悬念伴随着整个电影的始终。自始至终好像有一个矛盾解决了,另一个矛盾解决了,但是始终有一个大的悬念没有揭晓,这个悬念一直保留到最后一刻。当这个悬念揭晓的时候,王复标作为一个工人阶级的父亲,跟一位战士的父亲站在了一起,这一幕具有极强的震撼力。他们通过这样一种关系以及父女亲情,体现出了战士的矢志不渝。这是第一方面。同时在两位父亲和王芳这样的一种关系里,体现出了一种血缘的传承和亲情的传承,同时体现出了中华民族的前后继承性。我们的推翻了三座大山也好,还是后续的建设也好,前赴后继的精神,始终绵延不觉的精神,与中华民族内在的精神也有一定的呼应。我觉得这是非常经典的一幕。
  王林生:电影里有几个点大家应该关注一下,它塑造了几组对比的形象。第一,人物之间的对比。任务小队和间谍人员之间的对比。一方面是为了完成任务,另一方面是敌对分子不让你完成任务。第二,颜色之间的对比也非常鲜明。整个背景是在东北大雪天的背景下写的,我们的特工人员穿的都是黑色的衣服,包括敌对势力也是穿的黑色衣服,形成了视觉刺激。第三,正义和非正义信仰和力量上的对比。在完成这些对比之后,最值得关注的是电影本身到最后把精神导向了一种对信仰和希望的坚持,尤其是当周乙把两个失去父亲的孩子领到了母亲身边,本身就有一种寓意在里面,我们的事业还有我们的孩子来继承。最后周乙在电影里把叛徒也是解决掉了,给我们传递的一个信息是,我们一定要为我们的信仰来为之奋斗、来为之牺牲。谢谢。
  陈晓:我想给广大青年朋友推荐《1921》和《者》这两部电影。《1921》是一个群像的电影,以全景式的镜头为我们描述了中国党建立的过程。其中有很多有闪光点的时间节点。在这部电影里,我们可以看到很多青春年少的人物,这是一部青春的电影。我们也可以看到这些青春年少的青年们,是如何用星星之火来燎原的,为浓重的黑夜撕开了一个明亮的未来。《者》这部电影则是聚焦了李大钊先生,他生命中最后的一段时光。这部电影它最打动我的地方是它展现的不仅是一个为了奔走呼号的先锋的形象,同时也是给我们展现了一位敦厚谦和的守常先生,我们生活中能够亲近可感的人物形象。所以我想推荐给广大青年朋友。
  主持人:感谢四位嘉宾,今天我们的节目就到这里。感谢几位嘉宾,也感谢屏幕前的网友们对我们今天节目的关注。今天的节目就到这里,再见!
☛ 1024社區区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电影2090 » 互动杂谈